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抑肽酶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脊髓神经功能及病理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抑肽酶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国产大耳白兔21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和假手术组(5只).实验组,缺血60min,再灌注24h,于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抑肽酶30000kIU/kg,继而用Graseby3500微量泵持续注入抑肽酶10000kIU/(kg·h)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方法同实验组,唯一不同的是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实验组的抑肽酶.空白组,只暴露腹主动脉,不夹闭,不给药.缺血前、再灌注8h、24h耳缘动脉抽取动脉血3ml形MDA及SOD检查,4h、8h、12h及24h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24h处死动物,取动物腰段脊髓(L3-L4)进行病理学处理,光镜、电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8h、24h,实验组MDA含量明显减少,而SOD活力增加(P<0.05).12h、24h.后肢运动功能改善(P<0.05).病理学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高(P<0.05),细胞凋亡减少,形态正常.结论 抑肽酶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力、改善后肢运动功能,减少再灌注后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保护神经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45例,其中4例行单纯椎管减压术,25例行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16例行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间隙植入C age。术后常规抗炎,营养神经,对症处理,佩戴胸骶或腰骶支具3个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93.3%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X线发现Cobb角术后平均9.3°(0~°20°),改善率为61.4%,并且无断钉及螺钉松动。10例出现并发症,5例硬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1例肺部感染,1例脑梗死,2例假关节形成,1例腰痛症状加重,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彻底减压是术后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在充分减压解决患者疼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 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 d,1、2、4、6、8、w)、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巢蛋白与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细胞类型.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双后肢(HL)评分低至0~1min,随后逐渐上升,1~2周内恢复的幅度较大,以后恢复较缓慢,较正常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损伤区有核固缩、胞浆溶解、尼氏体模糊且染色较深的神经元.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损伤范围逐渐扩大,约1周后损伤范同不再扩大.正常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髓伤24h后可诱导损伤及邻近区域巢蛋白和GFAP高度表达,中央管周围室管膜区几乎均为巢蛋白/GFAP-细胞群.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几乎全是巢蛋白/GFAP 细胞群,3~7d逐渐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弱,在损伤后2周左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在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区有少量巢蛋白/GFAP-细胞,在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偶可见染色强度较弱的巢蛋白/GFAP 共存细胞.结论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巢蛋白和GFAP的表达.巢蛋白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年山羊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成年山羊24只随即分成单纯Cem-Ostefic^TM人工骨浆组(A组)和Cem-OsteticrM/BMP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每组12只动物。在山羊胸腰段3处不相邻椎体分别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撑开复位后骨缺损模型。将Cem-Ostetic^TM/BMP人工骨浆复合材料填充于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人工骨浆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HE染色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4周及8周时B组成骨情况、材料降解速度及生物力学强度和刚度测试明显优于A组(P〈0.05),但仍未达到正常椎体的力学性能,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2周时,两组X线及CT下均可见大量新骨生成,基本完整填充空隙,填充材料均基本完全降解,生物力学测试两组强度和刚度无显著性差异,基本达到了正常椎体的力学性能。结论Cem-Ostetic^TM人工骨浆是BMP的良好载体,Cem—Ostetic^TM/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生成的新骨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6年~2009年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56岁,AO分型B3型7例,C3型5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4例。经后路一期手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融合器前柱重建。术后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和术后Coob角度比较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年。术后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神经功能均有好转,椎体高度无丢失,无钉棒松动断裂发生。结论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效果可靠、安全,可做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联合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和硫酸软骨素酶ABC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MSCs,调整细胞浓度为2.0×105/cm2备用.取体质量220~240g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制备SCI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C、D组每组6只,分别于SCI损伤区注射5μLMSCs;5μL硫酸软骨素酶(ChABC)和ChABC+MSCs.采用BBB评分法评价伤后1、2、3、7、14d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伤后14d取材行HE染色并计算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行GFAP-CS56、GFAP-GAP-43和GFAP-NF160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神经纤维束的再生情况.结果 损伤后算14天BBB评分结果示,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及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14天时各组均有空洞形成,伤后坏死总面积比较,B、C、D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C、D三组之间D组与前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GFAP反应最强,损伤区空洞明显可见且范围大于其他三组,D组介于B、C组之间;B、C和D组的GAP-43表达增多,且以D组为最:D组损伤区内的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结论 硫酸软骨素酶ABC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Sprague Dawley(SD)大鼠马尾急性压迫后腰骶部脊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mRNA表达和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时间分布及关系,为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按时间点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压迫1、3、5、7、14、28d组,共计12组(n=5),造模采用L3,4节段椎管放置硅胶棒压迫70%~80%椎管面积造成马尾急性压迫症状,于术后1、3、5、7、14、28d处置,在L1,2椎体位置脊髓取材。分别采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RT-PCR方法观察p75NTR的mRNA表达。结果:压迫组从术后1~28d,p75mRNA表达增加及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p75mRNA表达和凋亡数目变化趋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同步趋势,均在7d达到峰值,压迫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组与对照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的mRNA表达与腰骶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结论:马尾急性压迫后,p75NTR的mRNA与神经元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CES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纯  姚聪  贺西京  李浩鹏 《中国骨伤》2013,26(10):853-856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术后化脓性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例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1例;年龄42-62岁,平均46.5岁。其中合并椎管内感染并-侧肢体短暂瘫痪1例,其余为椎管外化脓性感染。均给予早期手术干预,术中采用持续低压脉冲生理盐水灌洗引流,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时间为4-6周,停药指征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完全正常,合并颅内化脓性感染者则必须脑脊液生化和常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果: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个月,出院时无任何神经系统残余症状。结论: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旦发生就属于骨科急重症,容易误诊,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清创引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措施,而持续低压脉冲冲洗可以很好的清除深部组织间隙的残存感染灶,果断去除内固定可以一次性确保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根本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开展腰椎间盘手术4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8例为半椎板减压单侧固定组,B组372例为全椎板减压双侧固定组,均行钉棒内固定椎体间植骨Cage融合术,术后62例发生并发症。结果 3例行单侧内固定术后健侧出现剧烈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均经过再次手术探查后症状缓解;17例行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植骨Cage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双下肢麻木症状存在约1年,经过保守及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大部分缓解;15例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出现双下肢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术后1年伴有发凉、麻木等症状;25例全椎板减压双侧固定术后出现单纯脑脊液漏,2例出现术后感染,其中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Oswestry评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有时这些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在治疗上首先应明确诊断,慎重选择内固定,术中注意椎管减压的程度和范围,同时掌握正确的椎间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与成人脊髓纵裂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人脊髓纵裂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异同。方法对110例儿童和29例成人脊髓纵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相对成人而言,儿童脊髓纵裂下肢运动障碍,脊柱侧弯、腰背部皮肤特征性的改变等症状、体征较多见;外科治疗对于下肢无力、步态异常、疼痛和感觉障碍效果较好,对于大小便功能障碍效果不理想。而成人以疼痛、下肢无力等症状较多见,外科治疗对于疼痛、下肢无力疗效明显,对大小便功能障碍效果较儿童更差。结论儿童和成人脊髓纵裂在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别,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